close

幼兒成長過程是一段漫長的過程,不管身理還是心理部分,都需要旁人細心耐心陪伴直至成熟。在這段期間,許多技能肯定不熟練,像是小孩最早迫切需要學習表達自身需求的表達跟生活自理的技能,但學習情況存在個體極大的差異性,家長需要花些心思觀察小孩的獨特性,什麼是他比較擅長的或較為弱勢;清楚知道某項技能學習比較緩慢,家長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,跟設想一些方法先去協助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。

在特教領域遇到心智障礙的大朋友們,一樣會定時觀察他們的獨特性,什麼是他們比較容易進步或討厭什麼,像是有學生願意與人互動,但在家裡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媽媽相處,對於跟人互動禮儀上比較欠缺,課堂活動需要設計一些人際互動的主題活動,讓他多看看老師怎麼跟同學互動,看看其他同儕間互動,然後在創造情境讓他有表現的機會,一有進步的地方,立即給於口頭上的獎勵,進而使他願意面對比較弱勢地方。老師們要懂得用正向行為支持面對,在學習過程,因為他們會感受到你身上散發出來的感覺,用正向態度面對他可能表現不如預期,減少學習上的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,也有可能減少他產生逃避的心理,甚至對此事件有過度敏感抗拒的情緒反應;去設想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,可以支持他更好學會互動禮儀,像是他容易忘記講謝謝,老師就耐心口頭提示,但提示的方法從直接到間接,從立即到延宕,甚或可以用視覺的具體提示:周圍環境有提醒字眼跟圖樣;如果是完全欠缺相關技能,由老師陪著他一起完成,一樣可以讓他經歷相關情境的經驗跟模式。

在忙碌養護的生活中,還要負起教育事情,的確只用口頭講授方式讓小孩明白這件事情,有時很難讓小孩在短時間聽懂這項技能的訣竅在哪,而且這也關乎小孩口語理解的技能,而且他聽不懂的話,要他也能夠知道需要反應給大人知道,對還不是精熟使用言語技能的小孩存在一定的挑戰性,我覺得用正向行為支持的心態與之互動,可以讓親子間互動可以更和諧,讓學習成長成為更快樂的事情,大人也能因此獲益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筆者曾經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擔任教保員一職,服務身心障礙的特殊大朋友們四年多的時間時,回想以前在補習班教授數學的日子,才驚覺在特教的一些教育的方法跟心態,也能多少協助當時有學習困難的學生,因而萌生出想要在這個領域繼續鑽研,目前計畫攻讀語言治療所,閒暇之餘,把特教工作經歷轉化成文章與人分享,以求可以更加精進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vinci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