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弗朗索瓦·拉伯雷 François Rabelais
約1493年-1553年4月9日
義大利文藝復興之火正好燒到法國,
後來他接起這把聖火照亮了整個法國,
宇英國的莎士比亞、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並肩
而立於那個偉大的時代。
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家,人文主義的代表。

出生於巴黎西南安德爾-羅亞爾省西部城市希農附近的拉德旺涅,
他的父親是希農的地方律師和萊爾內的司法總管。
大約在1510年底,
在和家鄉相鄰的曼恩-羅亞爾省首府昂熱附近的
方濟各會修道院成為一名見習修士,修道院位於曼恩河畔。

在1520年10月,
他在位於旺代省豐特奈-勒孔特的聖馬丁山修道院
正式成為一名修道士,
和附近本篤會修道院的主教熱夫瓦·戴斯蒂薩非常熟悉;
並開始學習希臘語,
拉伯雷對古代的作品感到興趣,自己也用希臘語進行創作。

1523年巴黎大學意圖取消希臘語教學,
拉伯雷收回了自己的希臘語書籍,
在戴斯蒂薩的支持下,決定要遷會,
離開教規過於嚴格的方濟各會,
經教宗克萊蒙七世的批准,進入戴斯蒂薩的本篤會修道院。

但是拉伯雷不願意服從修道院的規則,
也不願意永遠呆在修道院中,
他終於放棄了神甫的職務,開始到巴黎去學醫,
和兩個孩子同學。
於1530年9月17日註冊到南方埃羅省的蒙彼利埃醫學院學習。
同年11月1日他就獲得了業士學位。

1532年春天,
拉伯雷開始在里昂的教會醫院中行醫,
並出版了一些醫學論文。業餘時間寫一些小冊子,針砭時弊。
同年他以假名出版了他的主要作品《巨人傳》的第二部,
用的是從他姓名的字母重新排列的「亞勒戈弗里巴·奈西埃」名義。
這部書的原名是《巨人高康大之子、迪波沙德王、
鼎鼎大名的龐大固埃的可怖而駭人聽聞的事迹和功業記》。
這部小說受到教會的攻擊,但風行全國。
當時尚為索邦神學院的巴黎大學已經禁止他的作品,他只好用假名。
1534年,
他又以同樣的假名出版了《巨人傳》的第一部,
這部書先出第二部再出第一部,
第一部名為《龐大固埃之父、巨人高康大極為嚇人的見聞錄》,
署名為「舊作」。

他曾隨同貝拉家族的讓作為參拜教宗的使節,
1534年,讓再去羅馬時,
教宗克萊蒙七世當面指責拉伯雷違犯教規和叛教。

1535年8月到1536年5月,拉伯雷逗留在羅馬,
1536年1月17日新教宗保羅三世批准拉伯雷返回本篤會並繼續行醫,
但不准執行外科手術。

在貝拉家族的庇護下,
1545年9月19日得到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准許證,
以真實姓名出版他的第三部《巨人傳》,1546年第三部書出版。

1547年,
貝拉家族的讓從新國王亨利二世那裡得到駐義大利皇家總監的職務,
拉布雷陪同前往。
同年7月回到巴黎。
1548年《巨人傳》第四部出版了11章,直到1552年才全部出版。

1550年8月6日拉伯雷得到國王對他全部作品的授權,
禁止其他人未經他許可印發或修改他的作品。

1551年1月18日貝拉紅衣主教任命拉伯雷為巴黎西南墨頓的本堂神甫。
1552年3月1日《巨人傳》第四部被神學家查禁。
1553年1月7日拉伯雷辭職,同年4月在巴黎逝世。

1562年出版了《巨人傳》第五部前16章,
1564年全部出版,署名也是拉伯雷,
但是否拉伯雷原作受到廣泛的爭議。

拉伯雷的作品從民間傳說中吸取不少營養,
他的《巨人傳》取材於通俗的傳奇文學、喜劇、鬧劇、
中世紀的騎士文學作品。
龐大固埃尤其有明顯的傳奇文學色彩。
高康大是龐大固埃的父親,但寫作比較晚,
其描寫則更有人文主義的傾向。

《巨人傳》的第一部
用誇張的手法塑造了一個理想的君主形象,
巨人高康大,描寫他在中世紀教育方式的培養下,
各方面都顯得落伍,
後來聘請了一位年輕的人文主義者做自己的家庭教師,
讓他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,學習神學和古文,
使他煥發青春。諷刺了當時教育制度的缺陷,
宣傳人文主義對政治、教育、道德的主張,
和許多真人真事結合,以巨人的形象出現,
情節並不曲折,但語言生動、
幽默風趣、寓意頗深,使人讀起來興味盎然。

《巨人傳》的第二部
寫巨人高康大的兒子龐大固埃到法國各大學學習,
遇到許多人物:代表「迅速」的卡爾巴里;
代表「強大」的奧斯太納;代表「明智」的愛比斯德蒙;
代表「高明」的巴紐朱。尤其對巴紐朱的描寫非常生動,
對後來法國文學影響很大,
在博馬舍作品中的費加羅和
莫里哀作品中的斯加賓身上都能發現巴紐朱的影響。
書中還提到他的父親卡岡都亞給兒子寫了一封信,
要他好好做人,通篇都是笑料。
本書風趣幽默,一出版即受到歡迎。

《巨人傳》的第三部因為已經獲得國王批准,
用自己的真實姓名署名,
他書中的主人公也主要描寫普通人,
不再描寫巨人。其主角是第二部中的巴紐朱,
巴紐朱當上了國王,但幾天內將把自己的薪俸花光了,
不知如何是好,就去請教「權威人士」,
包括女巫、啞巴、詩人、學者、星相家、神學家、醫生、
法學家、哲學家、法官等,
這些人的素材都是源自拉伯雷所熟悉的人,
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,最後是一個丑角建議他去找『萄酒權威』。

《巨人傳》的第四部則類似荷馬的史詩《奧德賽》,
情節是龐大固埃和巴紐朱一起乘船去尋找葡萄酒權威,
經過了許多島嶼:老人島、鰻魚島、司法人員島等地,
有許多新奇的經歷,但沒有找到任何權威。

《巨人傳》的第五部繼續寫他們的航行,
以各種島影射羅馬教廷和貪官污吏,
最後找到了一位葡萄酒權威,
對於他們的問題葡萄酒權威的回答只有一字:「喝」!

拉伯雷如同其他文藝復興時代的巨匠一樣,
知識淵博,面廣,多才多藝,熟練掌握希臘語、
拉丁語和義大利語。對神學、法律學、醫學都有很深的造詣,
也通曉藥理學、星相學、航海術等,
而且既懂理論也能實際操作,
這是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追求的目標。
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抨擊、諷刺舊的教育制度,
批評挖苦墨守成規的人和教會的僵化的經院哲學,
調侃法官們習慣於將簡單的案件複雜化。
他強調人的本性善良,重要在於教育,教育決定人的前途,
每一個人都有受教育的願望和權利。
正如身體必須經過鍛煉才能強壯,
思想必須要用知識來充實。他強調「做你願意做的事」,
反映了人文主義者要求個性解放的信念。
但拉伯雷對女人沒有好感,認為她們都是生性淫蕩,脾氣古怪。

《拉伯雷全集》在18世紀以前竟然印刷了18版,
對後來法國和一些英國作家都有很大的影響,
拉伯雷的譴詞造句講究聲韻協調,善於利用各種修辭手段,
為中古法語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,
甚至有人稱他為詩人,雖然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散文和小說。

他的遺囑只有一句話:「我沒有什麼財產,
我欠的很多,我所有的東西都留給窮苦的人們。」

十四~十六世紀時已義大利為中心掀起的文藝復興,
那時候的背景是中世紀的文化、藝術、建築、繪畫
及日常生活皆以宗教為主,
完全忽視人這個現實的主題,
十五世紀時新興的中產階級懷念古代的希臘、羅馬文化,
(100B.C.~400A.D.)
渴望回歸到一個以人為本的世界。
文藝復興(Renaissance)即是古典藝術、人文與自由再生。
人文主義認為應將文化從服侍神的地位拉回人間,
他們認為人應在自由的環境下發展,
反對教會利用神權迷信控制扼殺人的潛能,
主張透過人的眼睛去觀察了解世界,
經過判斷與轉化成每個人自己的觀念與生活。
也因為文化脫離了教會以神的存在為前提的桎梏,
科學研究才可能存在,
可見拉伯雷一路從古典的希臘羅馬文化,
轉而投入醫學研究是一件多麼自然的事了。
拉伯雷繼承了人文主義的思想,
因此他對於人性持肯定的態度,
他認為人性本善,人的潛力無窮,
只要在自由的環境下接受身心平衡發展的教育,
人是可以成為巨人的。
所以一開始拉伯雷便用誇張手法讚頌人的偉大,
表現了人類的巨大力量,
高康大和龐大固埃兩代巨人都具有超乎尋長的體魄和力量,
公正善良的品德和樂觀主義的天性,
表現了人文主義對人性和人的創造力充分肯定。
不過,
人的可塑性是很強的,
經由教育的力量,巨人也會變成侏儒。
起先尻康大的父親請來一位昏暈的神學家,
將聰明伶俐的高康大教成一位沒有思考創造能力的笨蛋,
幸經過一連串的教育改革過程,
高康大才回復原本的聰明。
拉伯雷心中的理想國出現在第一卷末的特萊美修道院,
在那裏,男女修士來去自由、交往自由、活動自由,
而且可以光明正大地結婚、可以自由的發財,
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他真心的認為一個不被扭曲的心靈才會巨大,
才會無限。
當我們瞭解了人文主義的中心思想後便
不難理解拉伯雷會以犀利的筆觸針砭教會、教皇,
對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那種辛辣的嘲諷與批判,
以及對法院、法律血淋淋的進行解剖了。
故事第二部出現了另一個主角---巴紐朱。
藉米蘭.昆德拉之語,
他應是歐洲第一位偉大小說的主人翁。
因為他比巨人龐大固埃更具人性,個性更家鮮明,
他的煩惱與小奸小惡與你我多麼相同。
在這部小說的第三卷裡,
巴紐朱最大的痛苦是:到底要不要結婚?
龐大固埃與他想盡辦法出盡法寶,
可惜儘管窮經皓首,
最後巴紐朱還是下不了決定,
過程中我們也跟著他從不同的角度,
思考著這個問題。
故事第四部與第五部則是神話中英雄追尋的過程。
尋找聖杯是每一個人的任務,
龐大固埃與巴紐朱等一行人邁向大海尋求神瓶的指示。
這時作者已經不再強調龐大固埃的巨人形體,
而是面對不同國度時心靈所遭受的衝擊與成長。
故事的過程,
他們經過了重重險阻,
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島嶼,
終於得到神瓶的諭示---喝。
從開卷高康大誕生時發生的喝喝喝的喊聲,
到篇末神瓶發出的喝的諭示,
拉伯雷希望人皆能常喝那知識之泉。


參考資料:
維基百科、巨人奇遇記(杜雷插畫) 郭素芳 好讀出版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nci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