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藉著書寫這個題目的文章,達到客觀且具體了解自身對於思考的本質程度跟樣貌的目的。其實,當想要把所思、所悟和所感的經過,透過語言或文字亦或其它方式(繪畫、符號等)記錄下來,所走過的路徑不就是思考的經過,而起心動念不正是思考的發端。

        如果能彙整自己的思考脈絡,人的一體性才會開始出現,關於我這個人的完整性才能有,如同你知道你曾走過的路,並且記得經過的路徑,會清楚明白你在之中所經歷的變化;你可能出自於某個旅遊目的展開探索之旅,或者在旅行歷程,統整出或是導出這趟旅程的意義。寫到這,思考的發端可以是因為出自於想完成某件事情的起心動念,在行動之中,你會思考如何完成,或感受到此行動是否合乎啟程的想法。這一段的文字,讓我體會到思考的發生,有可能來自於行動中得來的智慧

       當然,思考的發端還有其它的因素,因出自於好奇心,想了解事物的本質,而去叩問他人的看法,如不能接受,會想更深入鑽研,釐出更恰當、更嚴謹和更精準的定義。這般的想法,不接受平淡無奇的看法,因為覺得可以在習慣的事物背後,挖掘出更深層的見解。這樣說起來,這種思考開啟的方式,覺得一種對於生命的態度,自然對一些事物有著好奇心,驅動他去探究其中的紋理曲折。

        剛在看了海德格(存在主義學家)的一些論述後,有了新的發想。有些了解是因為深植於存在而得來,存在於我們睜開眼睛,細察世界的動作裡。我想人存有在此世界中,張眼所見的事物,定會驅使自己有一些發想,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,假定沒這條的路徑,那還稱得上是存有的狀態嗎?就端賴自己有沒有更高層次的智慧去突破生存在一種失落的狀態,爬升越過可能躋身的存在層面,離開在大眾化、外向化的存在胚胎裡,然後俱備個人的人格。這個段子,顯示出對於匯整這樣的思維,尚需要一段時日跟思考上的努力。不過,思考的發跡在日常生活中、事務中或者俗物中,就會顯現,看端看你個人是否依偎在某一的狀態性質中,尋求免除變成自我的恐懼和尊嚴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nci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