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:
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地支:
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
天干和地支的來源 :
在古代,我們的祖先已從觀察天體的運行中,
發現了一定的法則,進而發明曆法,並以天干和地支做配合。 

所謂天干,一般指的就是天星磁力的射線,會影響人類的生活與文化型態。
交相干擾人類的生活與文化。
甲、乙屬木,為東方; 
丙、丁屬火,為南方; 
庚、辛屬金,為西方;
壬、癸屬水,為北方; 
戊、己屬土,為中央。
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、屬陽。
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、屬陰。

所謂地支,一般則指地球磁力的經緯度,仍影響人類的生活與文化型態。
(1) 十二地支的屬相,是以十二生肖來做比喻,以瞭解其特性:
如子(鼠)、 丑(牛)、寅(虎)、卯(兔)、辰(龍)、巳(蛇)、
午(馬)、未(羊)、申(猴)、酉(雞)、戌(狗)、 亥 (豬)。 

(2)十二地支與五行所屬:
子(水)、丑(土)、寅(木)、卯(木)、辰(土)、巳(火)、
午(火)、未(土)、 申(金)、酉(金)、戌(土)、亥(水)。 

(3) 十二地支與農曆月份所屬:
子(十一月)、丑(十二月)、寅(正月)、卯(二月)、辰(三月)、巳(四月)、
午(五月)、未(六月)、申(七月)、酉(八月)、戌(九月)、亥(十月)。 

(4) 十二地支與時間所屬:
子(廿三時至一時)、丑(一時至三時)、寅(三時至五時)、卯(五時至七時)、
辰(七時至九時)、巳(九時至十一時)、午(十一時至十三時)、未(十三時至十五時)、
申(十五時至 十七時)、酉(十七時至十九時)、戌(十九時至廿一時)、亥(廿一時至廿三時)。 

十二地支所屬四時及四方,四時表示季節,四方表示寒熱地帶,
以季節變化與地域的不同,來影響人類的生活與文化。
寅、卯、辰 屬木,司春,為東方。巳、午、未 屬火,司夏,為南方。
申、酉、戊 屬金,司秋,為西方。亥、子、丑 屬水,司冬,為北方。
辰、未、戌、丑屬土,為中央,為四季。  
 
 


天干和地支有什麼作用 :

我們老祖宗發明以「十天干」、「十二地支」來推算的曆法,
那時是約在西元前一千多年前,距今也已經有三千以上的歷史。

今人則是有把天干、地支配合,
把十天干、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,作為年的代稱,
再根據生年的不同,把人細分成甲子年生、乙丑年生、丙寅年生...
等分類成六十個類型~所以現在的人稱一甲子,指的就是六十年的意思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nci3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